在亞洲國家,南美白蝦肝腸孢蟲病(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 EHP)問題越來越嚴重,印度產區發現率甚至高達80%。面對疫病蔓延,養殖板塊正轉變思路,從早期的預防和控制逐漸演變成如今的適應與共存。
2021水產養殖圓桌會議期間,印度飼料生產商Growel Feeds技術總監Ravikumar Bangarusamy稱,2021年始,80%印度蝦塘都存在EHP問題,“在20%蝦塘,養殖30-40天爆發EHP,60%蝦塘是60天后發現問題,那時白蝦已長至7-8克。”
“在此,如果2-3克小蝦感染了EHP,生長速度非常緩慢,很難長至理想上市規格,存活率也不足60%。我們將EHP嚴重度劃分為三個等級,最嚴重是每周生長不足1克,這種情況下,我們一般會建議蝦農直接收蝦,提前結束養殖,沒必要再繼續了。如果稍微緩和一些,我們建議他們延長養殖周期,直到15-20克規格。”Bangarusamy說。
越南蝦類實驗室ShrimpVet Laboratory主任Loc Tran稱,“EHP是越南養蝦業最大的麻煩。養殖戶和加工企業都已吸取了深刻的教訓,他們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么,并學著如何與疾病共存。”
EHP不同于EMS(早期死亡綜合癥)和白斑綜合癥,不會直接致死,而是大大降低白蝦的生長速度。如果不被及時發現,蝦農可能要浪費掉大量飼料。
越南實驗室還發現,感染EHP的蝦塘還更容易爆發弧菌和白便病,一旦有過EHP的感染史,往后的養殖很難擺脫這方面的困擾。
在泰國,EHP也是一大問題。泰國國家基因工程與生物技術中心主任Kallaya Sritunyalucksana認為,EHP并非很難對付的病原,“我們的研究團隊發現,水質好壞決定EHP的發生率,在優越水環境下,EHP難以復制和傳播。”
“EHP通過活物傳播至干凈的蝦塘,我們的實驗發現,EHP孢子不難殺死,如果用75度以上溫度進行處理,傳染性就會消失,目前我們已發表了兩篇論文。”Kallaya說。
如果處理EHP?Loc Tran建議,第一要務是使用SPF+種蝦,確保蝦苗本身不帶病原。第二,使用鋪膜蝦池,避免EHP孢子在土壤中富集,去感染下一茬的養殖。
在越南,水泥池和圓形養殖池越來越流行,樂觀估計,30-40%越南蝦塘使用了塑料鋪膜,養殖密度隨技術創新提升,養殖模式越來越可控。Tran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