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業直接(通過增加食物的可得性和可及性)和間接地(作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力)為全球食物保障做出了重要貢獻。重要的是,魚類富含蛋白質,并含有無法輕易用其他食品替代的必需的微量營養物質。目前主要的環境(和社會)關切點之一是氣候變化,尤其是食物供應鏈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為了實現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了解水產養殖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貢獻以及如何減少其排放。英國蘇格蘭農業學院以及FAO漁業和水產養殖部等機構的學者聯合在"Scientific Reports"雜志上發表的“定量全球水產養殖溫室氣體排放量”一文的結論顯示:2017年全球水產養殖溫室氣體排放量只占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0.49%,與肉羊生產的排放規模相當。與陸上牲畜生產相比,水產養殖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較低。文章計算了2017年全球9個主要水產養殖類別(占全球水產養殖產量的93%)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2.4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假設剩余的7%產量具有相同的排放強度(EI),則所有貝類和有鰭魚類養殖在2017年的總排放量將為2.63億噸CO2e。聯合國環境署估算的2017年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535億噸CO2e,由此得出,水生動物養殖生產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0.49%。與陸生牲畜(特別是反芻動物)相比,水產養殖是一種生物高效的生產動物蛋白的方法,主要是由于魚類的高繁殖力和低飼料轉化率值。許多水產養殖商品相對較低的價格和排放強度是其高效生物轉化率的體現。但是,水產養殖產生的適度溫室氣體排放不應成為自滿的理由。水產養殖產量正在迅速增長,養殖后產生的排放(未包括在本研究中)可能會顯著增加某些供應鏈環節的排放強度。此外,水產養殖會對例如水質和海洋生物多樣性產生重要的非溫室氣體方面的影響。因此,重要的是繼續提高全球水產養殖的效率,以抵消因增加養殖產量而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等的增加,從而繼續為全球食物保障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