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動態
由美國奇蘭縣公共事業區,NOAA國家海洋漁業服務局和自然保育基金淡水研究所在華盛頓韋納奇附近的東岸孵化場合作進行的研究,目的在于對在再循環圓形池中養殖虹鱒和大鱗大麻哈魚和用傳統方法在長方形的流水式水道養殖進行比較。
研究人員發現,與在傳統水道中養殖的魚相比,在圓形的水再利用系統中養殖的魚向下游回游的速度更快,數量更大,存活率更高。主要區別是:在圓形池中養殖的魚能頂著相對更快的水流逆流游動。在圓形池中的水流是水泵送到圓形池時產生的。
取決于所采用的不同技術,由圓形池作為一個部分而組成的再循環系統其水的再利用率最高可達99%。在東岸孵化場的試驗項目中所設計的系統其用水量僅為水道式系統用水量的四分之一。此外,圓形池可集中并濃縮魚的廢物和未食用的魚食,因此更易清潔并達到許可要求。
除了回游速度和生存率之外,研究人員還關注了養殖在圓形再循環池中的虹鱒和大麻哈魚的生長,生理和總體健康情況。而且,再循環系統對魚沒有明顯有害的副作用,兩種方式養殖的魚在生長,脂質含量,肥滿度,或二齡鮭魚的發育上沒有明顯差異。
此外,再循環系統養殖的鮭魚中很少有“迷你鮭魚(mini-jacks)”,或者性成熟早且呆在淡水中而不是回游到大海的小型雄性鮭魚(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鮭魚養殖界稱之為“雄性早熟”)。迷你鮭魚的出現是自然現象,但數量不到全部雄性鮭魚的5%。但在人工孵化的鮭魚中,迷你鮭魚的數量有時會高達90%。
在最近的研究中,養殖在循環系統圓形池中的鮭魚出現的迷你鮭魚占全部養殖數量的1.5%,相比水道養殖方式下,則占了4.5%。第二年,圓形池中迷你鮭魚數量占6.5%,而水道式養殖中迷你鮭魚則占13%。這是因為,圓形池中形成的一系列水流速度對鮭魚的游動有利,這與圓形池更有利于水的再利用是一樣的道理。
(來源:http://www.fishfarmingxpert.com)
上一篇: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牡蠣殼回收計劃
下一篇: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牡蠣殼回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