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人員在2008年采集了北太平洋中的海魚后發現,有35%的魚的胃中有塑料碎片。他們堅稱,這標志了海上漂浮垃圾正對海洋野生生物帶來影響。研究人員發現一條魚平均吞下了兩件塑料。然而,據洛杉磯時報報道,科學家們解剖了攝食浮游生物的燈魚(lanternfish)后發現,每一條燈魚胃里有多大83件塑料碎片。
非盈利性的Algalita海洋研究基金對散布全球的海洋廢棄物進行了科學研究,并呼吁針對河流及海洋等水體推出全球性的“塑料足跡(plastic footprint)”限制措施。為此,研究人員在海岸附近拖網1000英里,搜尋在東區垃圾帶內漂浮廢棄物中間的魚類。研究人員隨后在實驗室內對魚進行了解剖和檢驗。其中大多數都是燈魚,它們既是最普通的海水魚,同時又是金槍魚和鲯鰍魚等受歡迎魚種的食物源。該研究結果刊登在海洋污染公報科學雜志上,并將提交給本月(3月)在夏威夷火奴魯魯舉行的第五屆國際海洋廢棄物會議。
由法國和比利時生物學家在去年一月進行的研究發現,漂浮在地中海的塑料碎片超過2500億件,重量超過500噸,同時得出結論,這一現象已經滲透到了覆蓋浮游生物到人類的整個生態系統當中。
(本網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