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針對北戴河漁業和旅游水域環境保護和應急治理的需求,以及旅游景區對工作船環保性的特殊要求,漁機所聯合飛馳環保公司開展電力驅動、純電驅動以及柴電混合驅動等船型研發。近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研發的三型13艘漁業輔助船正式交付秦皇島市海洋和漁業局,在北戴河海域執行漁業水域環境保護和治理任務。
此次交付的漁業輔助船中:18米柴電混動漁業病害防治船攻克了從赤潮黏土下料、攪拌至噴灑全工藝流程穩定輸出難題,配備了鋰電池組和柴油發電機組,通過直流組網技術串聯,并集成自適應內外壓平衡技術,該船主要用于應急消除海洋牧場的赤潮和溢油。10米純電動沿岸漁業病害防治船配置兩組動力鋰電池組和逆變器組,可滿足不同電壓的船載設備,該船解決了超小型鋼制漁船的純電動化總體布置和重量控制關鍵技術,可在距岸1公里以內實現靜音作業。16米水母捕撈船采用汽油尾掛槳推進、鋰電池組供電,配備了吸海蜇泵、全回轉吊機和輔助起網機等機械化設備,改變了原先船舶與設備老舊、作業效率低、安全隱患大的情況。
這些漁業輔助船的交付使用將為北戴河海域的環境保護作出了重要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