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政策制定者對減少水的消耗和廢物的回收利用給予了積極的關注,但是RAS(循環水養殖)通常伴隨著高昂的能源成本。在許多情況下,RAS必要的電力和增氧成本使許多生產者無法承受。但是,根據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雜志(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新發表的瑞典的羅非魚和鯰魚循環水養殖場生命周期評估(LCA)結果,這種現狀可能正在轉變。研究人員在研究過程中注意到,飼料和飼料生產對循環水養殖場的環境影響最大。這與以前的研究結果相矛盾,在先前的研究中,計算得出養殖場層面的能源消耗對環境的影響最大。這項新研究的作者指出,隨著RAS技術的提升,讓減輕能源負擔變得越來越普遍。而對瑞典的羅非魚和鯰魚循環水養殖場生命周期評估結果表明,生產1kg成品魚所需的能源不像其他生產要素那樣對環境造成負擔,在生產周期中背負了最大環境負擔的是水產飼料。這是因為水產飼料的成分,如家禽副產品,魚油和大豆,在轉化為飼料之前會承擔很高的環境成本。飼料造成養殖水體富營養化的可能性也很高。研究小組指出,水產飼料對環境的影響可能會有所不同,具體取決于飼料的可持續性。作者同時也意識到,瑞典已經通過可再生或低排放的方法來生產其大部分電力,例如水力發電和核能。這意味著整個生產周期中來自能源的潛在環境負擔將相對較低。其他因素,例如養殖場的高質量建筑保溫材料,可能會降低供暖成本。如果對電力來自燃煤發電廠或建筑物的隔熱性較差的循環水養殖場做LCA,那么能源的環境負擔將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