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份由歐洲委員會發布的報告強調了分子技術作為人們消費的甚至如罐頭產品這樣的魚制品的追溯工具的重要作用,以及分子技術打擊非法捕魚避免弄虛作假的作用。
由歐洲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發布的“制止漁業領域非法活動”的報告,為消費者在購買各類漁業資源時所關心的各類問題提供答案:所購買的魚制品出自何種魚類?魚是從何處捕獲到的?以及這是野生的還是養殖的?等等。根據歐盟海洋事務與漁業專員介紹,全世界每年的非法捕魚產值高達100億歐元。這是一種犯罪活動,它對全球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對海洋生態系統帶來混亂,對漁業社團和消費者造成損害。
分子技術是基于遺傳學、基因組學、化學和辨別學的一項綜合技術。根據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報告,采用假冒的品種名稱為魚及魚制品加貼標簽以及為魚及魚制品申報虛假的來源地,是漁業領域目前的兩大常見的欺詐手段。報告建議歐洲委員會應該制定一個一致且實用的手段和方法,使歐盟的控制與執法機關能夠用上新型的分子技術。
提出的具體措施有:
(1)抓緊相關信息的宣傳以及對利益相關方告知;
(2)將在成員國的分析實驗室向歐盟各國開放,以便能獲取公共資源庫中的參考數據和相關知識,用于魚和魚制品的分析;這些資源庫應與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fishtrace”數據庫相類似;
(3)建立起為控制和執法目的而進行分析的認證測試實驗室網絡,共享統一且經過驗證的分析方案。
(本網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