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水產綜合研究中心水產工學研究所與東北學院大學合作,模仿海豚的高準確度超音波聲納能力,研發短音波聲納。實驗拍攝到日本鳀的魚群影像,幾乎能清楚辨識每尾魚,顯示出高度的空間分解能力。未來將為魚鰾、耳石及骨骼等因“魚”而異的聲音反射體建立數據庫,并可遠距離掌握多種魚類資源量,從而提出利用海豚式聲納的全新水產資源管理方式。
日本研究人員利用超音波的水中觀察影像化,介紹具有極高分辨率的“音響攝影機”的特性,即使是在黑暗中缺少光源拍攝的影像,分辨率不但能辨識生物種類,身長也很容易測定。就連過去利用超音波儀器難以辨識的水母類也是如此。音響攝影機不僅應用于魚群的分布調查與行動觀察,也可配合測量軟件應用在養殖魚的成長管理上。
針對未利用資源的開發,也有研究報告提出利用音響調查的資源管理方式。例如被當作高質量魚粉及魚油新素材而成為商品的日本穆氏暗光魚,人們對于其行動生態與資源量尚無充分認知。為了資源永續利用,水產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套定量立體音響計測法,利用魚群探測儀,加上多音束探深儀,從而發現日本穆氏暗光魚獨具特色的日夜垂直移動。
(來源:中國遠洋漁業信息網 原載《國際漁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