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未蒸煮牡蠣的公共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英國環境、食品及農村事務部(Defra)的水質研究團隊首次就傳統的廢水處理方法對諾如病毒是否會產生任何程度的影響展開了研究。2010/2011年冬季期間,研究工作在英格蘭的5個污水處理站展開。采集了各污水處理階段的不同樣本共計70個:包括流入的初始污水,經過初級和二級處理的污水以及最終的出水。所選的5個污水處理站的處理系統各不相同,分別是:活性淤泥處理系統,滲透式過濾處理系統,高速活性淤泥處理系統,曝氣生物濾池處理系統和膜生物反應器處理系統。有些處理站還將紫外線消毒作為第三級處理工序。樣本測試結果顯示,所有污水處理站都有諾如病毒存在,5種處理工序均可去除一定程度的諾如病毒,其中膜生物反應器處理系統去除諾如病毒的效率最高,而滲透式過濾和曝氣生物濾池處理系統去除諾如 病毒的效率較低。貝類,尤其是牡蠣中的病毒已成為公共健康關注焦點,歐洲食品安全局近日發表了建議性的文章,其結論是在臨近人類糞便污染排放區進行雙殼軟體動物的養殖生產,受病毒污染的風險極高。
(本網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