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综合激情网,丝袜美腿一区,人妖欧美一区二区,小h片在线观看

簡體 繁體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科技動態 > 工作動態 > 正文 工作動態
魚—菜復合設施種養模式引領綠色農業:從單一養殖到復合發展
作者:李少麗    來源:成果處    發布日期:2024-11-27 14:13    字體大小:【大】【中】【小】

走進寧夏固原的“魚—菜復合設施種養成套設施大棚”,就像踏入了一個充滿生機與創新的小世界。一進入大棚內,你會看到這樣的場景:養魚池里,魚兒活蹦亂跳,激起陣陣水花;生長板上,蔬菜碧綠青翠,一片勃勃生機。

寧夏固原位于我國的西北地區,當地水資源短缺,氣候惡劣,設施漁業和設施蔬菜發展落后,整體產出偏低。日光溫室為蔬菜的主要生產方式,體量大,但經濟效益不高,且環境污染較重。針對這些產業問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設計研發出以蔬菜大棚改建為綠色低碳的魚—菜復合設施種養模式的技術路線。

“魚—菜復合設施種養模式”是將高密度循環水養殖系統(RAS)與水培系統集成至日光溫室,與傳統土培有機耦合形成的一種循環農業種養模式,利用水培系統吸收RAS產生的硝酸鹽及磷酸鹽等營養物質,實現養殖尾水可控化;同時對養殖固體廢棄物進行發酵分解,通過“水肥一體化”方式提供給土培系統,實現“一水兩用,一棚雙收”的目的。2021年7月,在姚磨村改建2個魚—菜復合設施種養成套設施大棚作為魚菜復合種養中試基地,開展試驗示范。

高效增收:一棚雙收,收益成倍增長

魚—菜復合設施種養系統中,一棟1.2畝的日光溫室內既可進行淡水魚的高效養殖,又可進行水培和土培蔬菜的生產。循環水養殖系統每年產出3000公斤淡水魚,結合水培與土培系統,年產新鮮蔬菜達11500公斤。相比傳統蔬菜種植模式,魚—菜復合設施種養的“一棚雙收”模式每年可實現約5萬元的收益,較傳統模式提高了30%左右。

綠色低碳:節水減肥,實現可持續發展

魚—菜復合設施種養模式通過循環利用養殖尾水和植物蒸騰水分,控制系統日換水量在5%以下,大幅降低了水資源消耗。同時,養殖產生的有機廢棄物經過處理后用于土壤施肥,使肥料使用量減少了4/5,農藥施用量減少了3/4,既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還有效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推動了農業綠色低碳發展。

社會效益:促進農民增收、賦能鄉村活力

魚—菜復合設施種養模式的推廣,不僅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還產生了深遠的社會效益。通過示范基地的帶動,農戶年均收入增加了2萬元,整體收入增長達30%。通過這一模式推廣,還為當地百余名技術人員和農民提供了系統的培訓機會,顯著提升了他們的農業技術水平,為未來更大規模的推廣奠定了堅實基礎。

短短三年間,“魚—菜復合設施種養模式”通過單一養殖到復合發展,成功實現了農業產量的跨越式增長,以顯著的經濟、生態與社會效益成為鄉村振興的典范,吸引著無數關注的目光。下一步,寧夏將進一步拓展魚菜復合種養的應用場景,并與周邊省市展開深度合作。寧夏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將這一模式打造成全區農業發展的新引擎,引領現代化農業向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邁進。”

目前,魚—菜復合設施種養模式已經在寧夏、山西、新疆、內蒙古等地逐步推廣,總覆蓋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固原市的成功經驗吸引了政府和企業的廣泛關注,總投資額達2000萬元,形成了以魚—菜復合設施種養模式為核心的高效農業產業鏈,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印本頁

主辦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漁機所)

滬ICP備09044632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2435號

網站保留所有權,未經許可不得復制,鏡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海县| 天峨县| 延吉市| 筠连县| 梓潼县| 靖西县| 舒兰市| 太康县| 兰考县| 白银市| 巨鹿县| 莱西市| 托里县| 息烽县| 西藏| 金堂县| 巴彦县| 繁峙县| 逊克县| 镇远县| 兴城市| 凤阳县| 保靖县| 南宁市| 金乡县| 昭平县| 九江县| 定西市| 夹江县| 丰宁| 剑川县| 濉溪县| 辛集市| 南安市| 汉中市| 工布江达县| 翁牛特旗| 云安县| 盈江县| 师宗县|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