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機所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利用自有科技成果深入持續的開展技術援疆工作。2023年,依據農業農村部漁業援疆工作的總體要求和水科院援疆工作方案部署,漁機所派出科研人員10余人次赴新疆多地區,開展漁業產業調研、技術調研及現場技術指導工作。
漁機所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養殖設施與裝備崗位科學家充分利用體系的平臺和資源,先后兩次組織體系專家到現場調研和技術對接,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戈賢平研究員、養殖與環境控制功能研究室7位崗位科學家和3位試驗站站長先后到新疆考察漁業產業發展情況,調研核心示范點建設情況、體系支撐區域行業發展及取得的科技成果情況。漁機所徐皓研究員、吳凡研究員等專家面向新疆漁業具體的技術需求,組織體系崗位專家開展養殖新技術、新模式攻關,將智能化設施設備和生態化養殖技術持續不斷地在核心示范點進行集成、轉化和示范,并聯合其他各功能研究室以提升良種覆蓋率、提高成魚品種,建立具有新疆特色的區域化養殖新模式,打造以點帶面的新疆示范新窗口、新平臺、新途徑,助推新疆水產養殖高質量發展,助力水產養殖掀起“致富浪花”。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的支持下,以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亞爾鎮亞爾果勒村作為示范點,漁機所副所長倪琦研究員帶領團隊開展了基于簡易蔬菜大棚改建的高標準魚-菜共生/綜合種養系統設計和構建,實現了“魚-菜綜合種養”綠色農業發展模式的首次示范。該模式利用蔬菜灌溉用水實現魚類養殖,提高水和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畝產增收2萬元以上,蔬菜種植的化肥施用量減少4/5、農藥施用量減少3/4,該模式的示范對新疆地區農業的轉型升級、低碳高效發展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漁機所受邀參加北疆漁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深入福海縣漁場大橋漁業室外展示點、水產養殖基地、西北極寒地區水產養殖技術研究基地等開展考察,詳細了解當地池塘養殖及尾水治理、設施漁業、大中水面增養殖及水產品深加工等方面的情況并就產業發展進行了現場交流,針對北疆漁業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了要總體規劃、生態優先和突出特色等產業發展建議。
下一步,漁機所將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繼續加強示范點建設,通過裝備和技術植入,推動新疆漁業發展,助力西部漁業全面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