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5日,漁機所隆重舉行建所60周年紀念大會,總結回顧六十載波瀾壯闊的奮進歷程,進一步增強干部職工的自豪感、榮譽感、使命感,進一步凝聚服務國家漁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以薪火相傳、接續奮斗的擔當譜寫一流現代院所新篇章。
所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全體干部職工及部分離退休老同志參加了大會,所黨委書記陳劍海主持大會。

紀念大會上,陳軍所長發表了主旨演講,他指出,漁機所建所以來經歷了輝煌與徘徊、轉型中發展、認識與展望等發展階段。建所初期,一批批來自水產部黃海所、長江所,中科院電子所等兄弟院所的科研人員,軍隊復轉軍人,各高校畢業青年學子,以及上海海洋電訊儀器廠工人師傅,為了解決我國漁業生產中重大的關鍵性裝備技術問題這個共同目標走到一起,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經過一代代漁機人60年的前仆后繼,無私奉獻,從建所初期的一片荒蕪,建設起一個擁有當今漁業裝備主流學科的12個創新團隊和包括三個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和一個國家實驗室的聯合實驗室等一批科技創新平臺。在上海及有關省市建有或在建六個科學試驗(實驗)基地。走出了以丁永良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科技人才。連續十多年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
陳軍所長指出,建所以來我們發明了葉輪式增氧機、水力挖塘機組,率先研制了半導體探魚儀、雙曲線時差定位儀、漁用GPS導航儀,設計研發了圍網漁船、中高壓起網設備等等,取得了支撐我國漁業生產滄桑巨變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我們研發的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養殖工船成功下水,入選2022年中國科技20大進展新聞。同時以深遠海大型養殖工船為平臺,構建養捕加一體化海洋漁業生產新方式,拓展漁業發展新空間。
陳軍所長強調,一代代漁機人牢記創所建所的初心使命,書寫了一部開拓與奮進、夢想與榮耀的歷史華章。面向未來,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牢記支撐和實現中國式漁業現代化的使命任務,立足科研根本,堅持創新引領,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步伐,努力打造國家漁業裝備戰略科技力量,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進。
60年櫛風沐雨,砥礪同行。1962年,在朱元鼎等23位科學家的建議下,水產部決定在上海成立“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60年來,漁機所始終圍繞著解決我國漁業生產和發展中重大關鍵性裝備技術問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開拓進取,以波瀾壯闊的奮斗實踐,譜寫出跨越式發展的壯麗詩篇,為我國漁業生產由傳統作業逐步走向機械化、現代化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大會還表彰了建所六十周年來,一批在漁業裝備科技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代表,授予丁永良等15人“建所60周年突出貢獻人物”榮譽稱號。陳軍所長為受到表彰的同志頒發了證書,孫昭寧副所長宣讀了表彰決定。
紀念大會上,漁機所老領導、老中青職工代表深情回顧了他們扎根漁機所的奮斗歷程,并向60周歲的漁機所表達深切祝愿。
大會結束后,所領導班子成員和離退休老同志們共同參觀了“漁機所60周年所史陳列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