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所領導班子關于科研工作進一步服務產業,切實了解和解決漁業生產發展中的技術需求的有關要求。近幾個月來,漁機所筏式養殖機械化科技創新團隊成員、國家藻類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江濤率領團隊骨干,連續赴福建涵江紅太陽精品有限公司及其海帶基地、連江官塢海產開發有限公司、霞浦海藻設備制造企業,就藻類產業需求及技術裝備現狀等多方面現狀,開展產業發展問題調研與科研現場指導實踐工作。
福建省目前燙菜線共約200條,每條加工量約4000-8000噸鮮菜,然而,海帶燙菜前的切割牽引約需8-10人/條線,勞動強度高,人員配置不足等問題,嚴重制約著產業進一步發展。針對這些問題,調研工作組一行深入漁業生產一線,仔細考察海帶采收船、海帶晾曬基地、海藻初級加工裝備及加工制成品等全鏈條生產過程,多次就改進生產方式、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與生產方進行了技術探討。提出了采用機械替代人工作業的技術改進方案,開展了海帶燙菜前的牽引切割成套裝備研發工作。經多次技術改進研發和中試試驗,成功創新了海帶繩摩擦牽引裝置。目前,改進后裝置可節省4-6人/條線,鮮菜切割處理產量10-12噸/小時,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和勞動強度,優化了海帶切割設備,受到企業反映良好。計劃明年開展生產示范,并著手產業化推廣應用。
科技創新的本質是服務社會、服務人民,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在主題教育深入開展的當前,江濤團隊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學思想,增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主題教育總要求,堅持圍繞產業、服務產業,急產業發展所急,從一個側面體現出漁機所廣大科技人員服務產業服務“三農”的初心使命。
